奇趣网 — 满足你的好奇心
手机浏览:m.921u.com

范仲淹《次韵和刘夔判官对雪》作于广德

发布时间:2019-12-02 编辑:oldboy 来源:奇趣网 阅读数: 当前位置:首页 > 历史秘闻 手机阅读

原标题:范仲淹《次韵和刘夔判官对雪》作于广德

范仲淹《次韵和刘夔判官对雪》作于广德

张超

第580期

本文曾在第七届中国范仲淹国际学术大会(2018年11月17日,浙江桐庐)上宣读交流,得到专家学者们好评,并被载入《第七届中国范仲淹国际学术大会论文汇编》。

【摘要】本文对范仲淹诗作《次韵和刘夔判官对雪》进行简要的考证。首先,从诗文的创作时间入手,刘夔初仕任广德军判官,范仲淹同期任广德军司理参军,两人结社吟唱最有可能的时间就在广德任上;其次,从诗文创作的地点分析,两人踏雪赏梅、吟诗品茶的地点极有可能就在广德军司理厅东南角或者郡圃内,根据史料记载,范仲淹极爱此地古梅,曾手书勒石于此;最后,从诗文表达的情感来看,两人同年关系且初仕在同一地点,此时情谊最单纯也最深厚。从以上三个方面,可以确定该诗为范仲淹任广德军司理参军期间所作,时间在大中祥符九年(1016)或者天禧元年(1017)的春节前后。

【关键词】范仲淹;刘夔;广德;范公亭

北宋大中祥符八年(1015)春,27岁的范仲淹(以“朱说”名)登蔡齐榜,中乙科第九十七名,授官为广德军司理参军,一个专职刑狱、执掌审讯权从九品下的基层官职,从此开始了他的仕途之路。

范仲淹在广德,“为一狱掾而所立已卓然如此[1]”,初仕就显示了他卓越的才能和高尚的品德。他为人厚道,迎母侍养,身体力行践行传统孝道;他治狱廉平、刚正不阿,留下“怒书屏风”的典故;他问民疾苦,乐善好施,为百姓凿井构亭;他建学请师,广德学风日盛,“郡人之擢进士第者相继于时[2]”;他清正自守,两袖清风,离任时“贫止一马,鬻马徒步而归[3]。”


范仲淹《次韵和刘夔判官对雪》作于广德

“文正之名自兹始,芳踪千载留人思[4]。”范仲淹离开广德后,人们对其追慕不已,他所凿义井人称范公井,他所构狱亭人称范公亭,他洗涤笔砚之处人称砚池。从北宋至今的一千年时光里,广德陆续建有纪念他的范公堂、范公祠(两座)、思贤堂、范氏宗祠、寿栎堂、石湖堂、先贤祠、三先生祠、四先生祠、景范亭、砚池亭等,宋朝孙觉、汪藻、洪兴祖、虞俦、杨万里、楼钥、黄震、梅应发,明朝周叙、周瑛、王阳明、邹守益,清朝洪交泰、梅清、潘鼐、沈洪、吴宁谧、赵对澂、钱文选等等,先后一大批文人墨客为祠、为亭、为砚池、为学宫,或题记、或刻石、或作诗、或绘像、或拜谒,给广德也给世人留下了一笔丰厚的文化遗产。

广德,锁三吴而襟两浙,山灵水秀,川谷盘纡,实为东南奥区。作为当时有名的青年才俊,范仲淹也曾利用公余之闲,与同僚一起,寄情于桐川汭水之间。他们溯石溪而登天宝,作《瀑布[5]》一首,表达了自己的孤高清直和敢与邪恶势力斗争的高风亮节;他们秉火炬而探古洞,留“跫然岩[6]”石刻,给入洞探幽的人们无限遐想。


范仲淹《次韵和刘夔判官对雪》作于广德

“南石溪、北太极”,是已知范仲淹在广德留存的只言片语,仔细翻看《范文正公文集》,其实不然,还有这首《次韵和刘夔判官对雪[7]》也应作于广德:

蔌蔌楼台外,新辉溢四遐。

云中凋玉叶,星际落榆花。

岳色参差露,松声仿佛加。

风流裁赋苑,清苦读书家。

霜女惭轻格,蟾娥让素华。

孤鸿迷鸟道,万马忆龙沙。

净拂王恭氅,香滋陆羽茶。

载歌劳郢谢,一奏待钟牙。

几处和梅赏,何人为鬓嗟。

含毫看不足,诗社好生涯。


范仲淹《次韵和刘夔判官对雪》作于广德

次韵,和诗依照原诗的韵,且用韵次序相同;和,以诗相答。那么,这位与范仲淹吟诗结社、相互唱和的判官刘夔,是何人呢?

《宋史》卷二九八有传:“刘夔,字道元,建州崇安人。进士中第,补广德军判官……历三司户部判官,判度支勾院……”另据《闽中理学渊源考》卷十《侍郎刘道元先生夔》:“刘夔,字道元,崇安人。大中祥符八年进士。”翻阅广德现存最早的志书——明嘉靖《广德州志》,你会发现两人名字在卷之七《秩官志》里并列左右。

由此可知,刘夔,字道元,福建崇安(今属武夷山市)人,与范仲淹为同年进士,初仕之地皆在广德。那么,这首诗创作于何时?何地?笔者不揣冒昧,从三个方面试分析,与大家一起探讨。

刘夔,诗文存世极少,范仲淹所和的《对雪》原诗或有线索,但早已不存,考证《次韵和刘夔判官对雪》的创作地点与时间,需要寻找诗文里的蛛丝马迹,综合分析并做出准确的判断。

范仲淹与刘夔都是大中祥符八年(1015)到任广德,两人一起共事至少跨越三年之久。天禧元年(1017),范仲淹擢文林郎、权集庆军(今安徽亳州)节度推官,离开广德升为从九品上的幕职官。刘夔离开广德时间不详,不过按照宋朝官制,理论上也应该在此年离任,前往首都汴京(今河南开封)任三司户部判官。至此,两人开始在异地奔波,刘夔任三司户部判官期间,根据时人所作范仲淹年谱记载,他在亳州四年未曾去过汴京,即便两人期间有重逢的机会,也很难经常性地聚会吟诗并结成诗社。结合两人交际的时间来看,刘夔此时应为广德军判官,而非三司户部判官,所以本诗应作于广德。

据州志记载,广德军司理厅东南有一梅亭,“以庭有老梅一树也,范公尝手书勒石[8]。”可见,范仲淹是极其爱梅之人,亲自为这株古梅刻字于石。杨万里在《范公亭记》中也曾提到:“广德决曹掾官寺之脽,子城之椒,负东迤南有亭而小……范公亭也。公之逸事,孙莘老诗之,江彦章书之。公有遗墨,张君杅戒仲刻之[9]。”文中提到的范仲淹遗墨,极有可能就是为古梅“手书勒石”之事。范成大著有《梅谱》,是我国最早的梅花园艺品种的专题谱录,书中“古梅”一条下有:“会稽最多,四明、吴兴亦间有之。”对浙江古梅作了简要的概括。其诗《桐川郡圃梅极盛,皆围抱高木,浙中无有[10]》,可见广德衙署除司理厅外,还有很多古梅。郡圃位于衙署北面,内有河曰玉溪,玉溪北岸有古梅,“俗号曰千枝梅,枝柯盘屈,姿态奇古[11]。”当属高龄老树,以老枝怪奇为胜,“浙中无有”更说明其古老和茂盛,范仲淹任广德军司理参军时,古梅应该已存在。


范仲淹《次韵和刘夔判官对雪》作于广德

据《桐汭志》记载,宋徽宗宣和年间(1158-1160)有人画《玉溪古梅图》献给皇上,广德尉喻良能也有“桐川有玉溪梅,郡中施之图画[12]”的记载,淳熙六年(1179年)郡守赵希仁还有将玉溪古梅摹刻于石之举。玉溪古梅,“筑亭其上,扁曰回春,骚人雅士,多载酒赏焉[13]。” 可见地方官员都喜欢在这里雅集,“却忆玉溪当日树,浅霜深雪总相宜[14]”,“玉溪园里逢千树,还尽春风未足心[15]”,也证明了冬春之际,在这里赏梅已然成为他们的一种经常性的活动。“净拂王恭氅,香滋陆羽茶……几处和梅赏,何人为鬓嗟?”寒冬之际,踏雪赏梅、吟诗品茶,自当别有一番乐趣。所以,从不经意间描述的地方来看,此诗应作于广德。

范仲淹与刘夔为同科进士,也就是同年关系。在宋代,同年是士大夫之间最重要的一种人际关系。“同时登第者,指呼为同年。其情爱相视如兄弟[16]”,加之初仕在同一个地方,这种感情可想而知。“载歌劳郢谢,一奏待钟牙”,范仲淹用钟子期和俞伯牙高山流水遇知音的故事形容彼此,可见此时两人的关系最简单、最单纯,当然情谊也最为深厚。“十年窗下无人问,一举成名天下知[17]”,作为高中进士不久,刚刚步入仕途的他们来说,“十年寒窗”与“一举成名”的辩证关系是感同身受的。范仲淹幼年丧父,随母改嫁,曾在寺院攻书,食不果腹,对于这段清苦之路铭刻在心,当然,他对清苦毫不介怀,反以为荣。“风流裁赋苑,清苦读书家”,在范仲淹眼里,困窘是暂时的,只有经历了清苦的生活,为政做官才能了解民间疾苦,体察民情,才能实现为国为民建功立业的理想。所以,从诗文描述此刻彼此深厚的情谊看,此诗也应作于广德。

综上所述,诗文中透露出的时间、地点与情感信息,三者相结合,可以确认这首诗就作于广德。

广德位于长江下游,太湖西岸,处于中国东部湿润季风区内,属北亚热带。这里的下雪天不是很多,一般在深冬或初春,也就是春节前后,所以这首诗应作于大中祥符九年(1016)或天禧元年(1017)的春节前后。

“桐川之东南,有山曰‘天宝’,有泉曰‘石溪’,湍流萦纡,清澈可鉴,林谷宛转,状如城廓,望之蔚然[18]。”桐川之东北,有大洞“广数丈,深不可测,游者秉烛而入,有石燕群飞、乳泉滴沥,神人佛像,棋盘钟磬之属,皆白石天成[19]。”不知道是自身的风光旖旎,还是沾了范大文豪的光,抑或是风景与墨宝交相辉映,石溪和大洞遂名声大振。到了明嘉靖年间,“石溪古意”和“大洞幽深”已经列入“桐川八景”之中,到了明万历年间列入“广德十景”之中,为广德后人所乐道。范仲淹的《石溪瀑布》幸为州志收录,方未湮没;“跫然岩”石刻现为文物保护单位,至今清晰可辨;唯有这首《次韵和刘夔判官对雪》广德历代志书未曾收录,实乃憾事。


范仲淹《次韵和刘夔判官对雪》作于广德

《次韵和刘夔判官对雪》,这首排律诗,层次分明,全诗可分为两部分,上段以摹雪景为主,下段以抒实情为主。起首两句,将楼台外的飘雪引至极远,银辉四溢、漫天飞舞,雪将苍空与大地连成一体,呈现出一幅壮观的雪景。接着“岳色”四句,便进入了对具体环境的描写。诗人的视线,从开始的由近及远,由平面到立体,转为由整体至局部。诗人选择了远处山岳与松涛、近处的文人与学子,再写霜女、蟾娥、孤鸿、万马各自的感受,将视觉与听觉,以及心理感觉交织在一起,体现了诗人对万物世界有着仔细的观察和独特的感受,达到了极高的艺术境界。

下段“净拂”四句,则将视线从最早楼台外的“虚景”,拉到眼前。诗人巧妙地运用了一个“拂”字,将外面银色世界全部转移,变成外衣上轻轻拂掉的雪花,衔接自然。吟歌放舞需擅歌舞之人,一奏琴声也需知音相伴,诗人此时有感而发,通过拂雪、品茶、载歌、操琴、赏梅、感叹等一组生活场景,流露出与刘夔之间深厚的情谊。最后,诗人以这画面太美、实在看不够为结尾,感慨这才是吟诗聚会的绝妙佳境。

纵观全诗,诗人以磅礴的气势、丰富的想象,构成了一幅壮丽的景象,不仅表达了诗人对广德山河的热爱和赏雪吟诗的喜悦之情,也表现了与刘夔彼此真挚感人的友情。范仲淹的诗歌,“长于比摹,善于捕捉新鲜生动的艺术形象,有着极强的艺术魅力 [20]”,这首诗,从侧面也反映了诗人在入仕之初,对诗歌技巧的把握已经很娴熟,更加验证了范仲淹在宋代诗坛杰出的地位,不愧为一位出色的文学家。

踏雪、赏梅、品茶,诗社好生涯。遥想当年,范仲淹与刘夔在广德的三年时光,闲暇之余一定唱和不少,可惜已知的仅存这一首,未免有些遗憾。“岁月益已久,父老传清风[21]”,虽然诗文留存不多,但范仲淹勤俭廉政的思想、先忧后乐的精神,已深深扎根在这片土地上,影响和激励了一代又一代的桐川儿女。

今年是范仲淹离任广德1000周年之际,谨以这首沉寂千年的古诗悼念之。桐汭后生张超丁酉年壬寅敬书。

参考文献:

[1](宋)楼钥:《攻媿集》卷五五《记•广德军范文正公祠记》,《钦定四库全书:集部》。

[2][3](明)朱麟:明嘉靖《广德州志》卷之十《艺文志•范文正公祠堂记》,《中国方志丛书》,台北:成文出版社,1985年,第372页。又见(宋)汪藻:《浮溪集》卷十八《记•范文正公祠堂记》,《钦定四库全书:集部》。

[4](清)梅清:《瞿山诗略》卷二十七《复古研池歌寄赠桐川朱刺史立山》。

[5](宋)范仲淹:《范文正公集》第四卷《律诗》,题作《瀑布》,元天历、至正间刻本,国家图书馆藏。又见(明)朱麟:明嘉靖《广德州志》卷之十《艺文志•诗》,题作《石溪瀑布》,《中国方志丛书》,台北:成文出版社,1985年,第617页。

[6] 宣城地区地方志编纂委员会:《宣城地区志》第十八篇《科技 文化》,北京:方志出版社,1998年,第681页。“跫然岩”上款为“大中祥符丙辰仲冬”,落款为“宋进士朱说”。又见《广德文史资料》第2辑《天下一绝古洞生辉——太极洞开发记》,1988年,第77页。

[7] (宋)范仲淹:《范文正公集》第二卷《古诗》,元天历、至正间刻本,国家图书馆藏。

[8](清)胡文铨:乾隆五十七年《广德州志》卷六《营建志•公署》,上海图书馆藏志书胶卷。

[9](宋)杨万里:《诚斋集》卷七十四《范公亭记》,《钦定四库全书荟要:集部48》。

[10][15](宋)范成大:《石湖诗集》卷四《桐川郡圃梅极盛,皆围抱高木,浙中无有》,《钦定四库全书:集部四》。

[11] [13]马蓉:《永乐大典方志辑佚•桐汭志》,北京:中华书局,2004年,第1034页。

[12] (宋)喻良能:《香山集》卷八《七言律诗•次韵卫知机秀才梅花》,《钦定四库全书:集部四》。

[14](宋)喻良能:《香山集》卷十一《七言律诗•十一月十日同幕府诸公游郡圃叶抚属得梅花一枝马抚属有诗因次韵》,《钦定四库全书:集部四》。

[16](宋)柳开:《河东先生集》卷九《与朗州李巨源谏议书》。见《四库丛刊初编:集部》之《河东先生集》卷九,上海:上海书店出版社,1989年,第2-3页。

[17]注(元)刘祁:《归潜志》卷七,《钦定四库全书:子部》。

[18](清)胡文铨:清乾隆五十七年《广德州志》卷十三《营建志•寺观》,上海图书馆藏志书胶卷。

[19](明)李贤、彭时等:《天下一统志》卷之十七《广德州•山川》,明天顺刊本,美国加利福尼亚大学伯克利分校藏。

[20] 《商丘师专学报》第16卷第1期《谈范仲淹的诗歌创作》,商丘:商丘师范高等专科学校,2000年,第50页。

[21](宋)王象之:《舆地纪胜》影印本卷二四,北京:中华书局,1992年,第1078、1084页。参校(宋)祝穆:《方舆胜览》影印本卷一八,上海:上海古籍出版社,1986年,第199页。

(作者系广德人,宣城市历史文化研究会会员,编著有《诗意地栖居:东亭历代诗词选》《祠山诗词辑注》(即将出版),参与编著《宣城家训》,正在编著《父老传清风:范仲淹与广德》《勤政廉洁话广德》等)

历史秘闻排行

历史秘闻精选